無論是在機關還是企業,中層干部都是十分關鍵的角色,既是上級聯系下級、發揮領導力的橋梁紐帶,又是上令下達、下情上報的信使通道,既是領導決策的貫徹者執行者,又是基層部門的領導者組織者。因此,有人把中層干部稱作“兵頭將尾”,可見他們的地位和作用不一般。中層干部能否發揮出應有的功能,直接關系到整個組織的效能乃至具體工作的成敗。不過,對于機關和企業等不同組織形式而言,中層干部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任務,也有著不同的能力要求。結合多年的基層工作和管理經驗,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政府機關的中層干部,尤其是中層正職,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八種能力,并處理好以下八種關系。
一、機關中層干部應該具備的八種能力
(一)要知己克己,保持天天向上的動力。
簡單說,就是要正確認識自我,嚴格要求自我,保持積極的心態,要有爭上游的意識。這里主要是針對中層干部的精神狀態而言。中層管理,首先就是要管理好自己,再才能管理好下屬。而管理好自己,首先要厘清自己的崗位職責,明確自己的定位和職權邊界,其次要對自身能力進行分析,厘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具體事情時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帶領本部門同志出色地完成任務。在機關里,中層干部擁有一定的權力,也承擔一定的責任,可以說“上有權,下有責”,動力和壓力并存,因此既不能自滿,還要時刻保持謙遜、向上的作風,保持激情和動力,不然就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了。
(二)要不斷學習,掌握干具體工作的執行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說明自身能力是當好中層干部、帶好隊伍、做好工作的基石。這里主要是針對中層干部的能力素質而言。一個好的中層干部,首先應該是部門里的佼佼者,是業務帶頭人。往往優秀的、進步快的中層干部,都是各自領域的“能手”。當了中層干部后,并不一定要事必躬親,但一定要能看出問題,拿出解決之道,這就需要中層干部給自己設定高于普通干部的能力標準,不斷學習新知識,關注新事物,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才能做到以能力服人、以德服人。工作中能獨擋一面,是中層干部“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其自身價值才能體現,其自身地位才能鞏固。簡言之,中層干部需要具備獨擋一面的能力和干實事的能力。
(三)要識人善用,具備帶隊伍的領導力。
上面談到了“知己”,接下來就要學會“識人”。顧名思義,“管理”無非就是管人和理事。而事,又在人為,所以管理歸根結底重點還是管人,人管好了,事自然成。如果說執行力主要體現在管事上,那么領導力就主要體現在管人上。中層干部未來有機會成為更高一層的領導,那么中層就是鍛煉領導力的最佳位置。經常有人把單位或者部門比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那么如何在“流水的兵”面前塑造好“鐵打的營盤”,關鍵就在中層干部。作為中層干部,對上級而言是抓手,對下屬而言又是領頭,是重要決策的參與,也是具體事務的落實者,還是上與下的溝通者,所以中層干部難就難在要適配好自己的角色。因此,“識人+善用”是一個必備能力,對于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特點的人,中層干部要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長處和短處,然后擇其長者而用之,擇其短者而避之。比如,安排部門工作時,性子急的不能安排在一起,喜歡跳尖兒的不能安排在一起,會做不會說的和會說不會做的可以安排在一起,老中青搭配要合理,男女搭配要適當,人盡其才、各安其責,各盡其能,這樣就能達到“1+1>2”的效果。
(四)要抓好班子,發揮核心引導力。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代管理不是強制和服從,而是引領和跟隨。對于部門而言,中層正副職也是一個班子,部門工作落實得好不好,關鍵看班子團結不團結,有沒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現代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才能最大限度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最大限度發揮團隊創造力。核心引導力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榜樣的力量。俗話說“榜樣的力量的無窮的”,作為中層干部,除了要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兼顧整座農田的收成。換言之,中層干部還承擔著為組織發現人、培養人、推薦人的使命和義務。一個中層干部,如果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為組織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則善莫大焉。
(五)要正規肅紀,提升對組織的管治力。
俗話說“三流的組織靠領導,二流的組織靠流程,一流的組織靠制度。”制度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關鍵因素,而作為制度的執行者、同時也有可能是制度制訂參與者的中層干部,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一方面,對于本部門而言,對內治理能力是中層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其領導威信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管治力不僅僅體現在管理和治理,也需要一種親和力。俗話說“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中層干部要不斷強化自身修養,一是要會做人,要自己做到思想正、行為正、行事正,讓下屬感到可信;二是要會愛人,也就是要真心實意地給關心下屬的前途、進步、工作、生活和困難,;三是要會做事,做到思路開闊、認真實干、敬業有為、精神振奮,讓下屬感到可敬,才能帶好一支隊伍。
(六)要抓主要矛盾,提升戰略管理能力。
常言道“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說的就是基層工作的現狀。在如此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基層工作中,如何有條不紊地開展,就看中層干部的能力了。這里面,最需要具備的就是看主流、抓主要矛盾的能力,目的就是解決突出問題。作為中層干部,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認真對待領導交辦的任務,要不惜一切拿出完成任務的辦法與策略。因為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都是中層干部工作業績的印證,每一次都完成得很好,就會在領導和群眾的心目中形成一個公論。對此,中層干部不僅要“腳踏實地”,還要會“仰望心空”,既要能通過具體的工作找出經驗和問題,又要能對整體工作進行戰略分析和預判,將本部門的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大盤下,就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就能夠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這是一名中層干部實現從“兵”到“將”再到“帥”的質的飛躍的必經過程。
(七)要敢于擔當,提高職權履行力。
電影《狼圖騰》所詮釋的,是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其最大源動力在于領頭狼的擔當。前面講到,中層干部要具備帶隊伍的領導力,但在具體工作中,尤其是在面對疑難問題面前,則不僅要會指揮,關鍵時候還要能沖上前去。一方面,中層干部自己不能畏首畏尾,要多鼓勵干部們放松去干,大膽突破。另一方面,中層干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中層干部要有身先士卒的魄力,關鍵時候沖得上去,就不愁麾下的隊伍沒有士氣和戰斗力。
(八)要會“搞關系”,提升組織協調力。
這里所說的“搞關系”,絕不是搞團團伙伙,而是要會溝通協調,目的就是爭取一個最好的外部環境和最大的支持。這里主要是對外而言,中層干部在各自領域就代表了機關,因此說話辦事都要以大局出發。眾所周知,在行政管理上,一項任務的完成往往都不是單憑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就能成的,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說的就是各種復雜的關系,只有到了中層以上才有切身感受到。所以,很多中層干部剛上任時會感到茫然失措,部門的事情瑣碎繁雜,有時還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一線往往會暴露一些在性格上、能力上、知識上的缺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都會逐漸游刃有余起來。因此,在中層干部需要具備的八種能力之中,協調能力是一項重要能力。
前不久,中組部研究室副主任徐文秀在《秘書工作》刊文《部分年輕干部的八缺八不缺》,指出了當下一些年輕干部身上的優勢和不足,優勢比如學歷、知識、干勁、想法、活力以及情感,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但在閱歷、文化、韌勁、魅力、定力、情懷等方面卻存在不足。中層干部多以年輕干部為主體,因此中層干部更應深入思考如何提高這八種能力。一言以蔽之,套用一句名言,“不想走上更高一層崗位的中層干部,就不是好的中層干部”,然而要想涅槃為“帥”,光做好“兵頭將尾”還不夠,還需要處理好以下八種關系:
二、機關中層干部需要處理好的八種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權與責的關系。
王岐山同志曾說,“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是擔當”。剛才也說了,中層干部“上有權、下有責”,在當前環境下,責任意識更重要。換一種理解就是,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當前在公務員隊伍里,隱約出現了一種苗頭,就是不敢擔責,不敢作為,有的中層干部一遇到矛盾就繞著走,坐在辦公室等群眾,或者把矛盾往旁邊推,“鴕鳥心態”嚴重,甚至出現了“慵、懶、散、軟”、“等、靠、要、拖”和拖尾扯皮等問題,都是不正常的。作為中層干部,要擺正心態,明白權力來源于誰、為了誰、依靠誰,有多大權力就有多大責任。最近我們開展的“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專項整治,就是針對此類問題。
二是要處理好上與下的關系。
其實就是處理好“將尾”和“兵頭”的關系。中層干部與單位領導之間從政治地位上說是同志關系,從工作角度來說是上下級關系,從人情上說是同事關系。上面說到,中層干部難就難在要適配好自己的角色。當好中層干部,必須擺正位置、擺正關系,一方面,在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下級服從上級的觀念,要有大局意識、首善意識,做領導的好“助手”;另一方面,在內部管理上要保持該有的威信,提高決策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做下屬的好“舵手”。
三是要處理好執行與創新的關系。
一般來說,中層干部都希望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作為,年輕的中層干部還喜歡改革,希望有所創新。這種都是很好的,說明干部有理想有、沖勁。但是,作為機關干部,要明白工作不像搞科研,絕大多數需要自上而下一以貫之,更需要執行力,因此需要處理好執行與改革創新的矛盾。當然,創新精神同樣也是機關干部不可或缺的,當前我們管理和服務的對象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因此需要同志們打開腦洞,集思廣益,積極創新。所謂“有為才有位”中的“為”,也包含創新的意思。
四是要處理好部門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
這是中層干部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老生常談。有的中層干部拘泥于本部門的利益,搞“兩個凡是”——凡是對本部門有好處的都往懷里攬,凡是對本部門沒有好處的都往外推。在有的基層,這種現象正在抬頭,其實也是權與責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本質上說,這是沒有大局意識的表現,一個好的中層干部,必須著眼全局,破除本位思想,服從整體利益,要樹立“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世界觀。這一點看似簡單,真正做到卻很有難度,需要部門利益讓位于全局利益,個人利益讓位于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讓位于長遠利益。
五是要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
中層干部的難處,除了本文談到的角色適配外,還有一個利益適配問題。除了部門與全局利益存在沖突,中層干部還面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與之相對應的,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心胸狹窄,內部拉幫結派、耍小聰明欺上瞞下、表里不一、做事沒計劃、沒有原則不講規則、做事情緒化、不愛學習的人,則不適合做中層領導。
六是要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這其實是對每一位職場人士的要求,但對于中層干部尤其重要。目前正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期,包括商事制度在內的各項政府工作制度都在隨著經濟社會形勢變化而調整,比如工商部門作為市場監管者,如果不學習,很快就將不能適應監管需要。一個優秀的中層干部主要看三點:一是站得高、看得遠,能為自己的隊伍指明正確的方向,二是能夠挖掘和發揮自己以及下屬的最大潛能,讓大家都積極地投入工作;三是能夠靈活適應現實的需要,又能夠堅持原則,保證目標的實現。
七是要處理好黨建與業務的關系。
我們明顯感受到,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黨建在我們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扮演的戲份越來越重,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尤其是今年“兩學一做”的開展,要求全面從嚴治黨“全覆蓋、零死角”。機關是黨員最集中的地方,黨建工作自然是少不了的。事實上,黨建與業務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抓好黨建可以促進業務提質,而在具體的業務工作中又可以融入和檢驗黨建工作的成效。
八是要處理好“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的關系。
中層干部雖不在高層,卻是關鍵中樞。一方面要腳踏實地,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看大勢,就是“自下而上地看問題”:一是要以敏銳的視角準確把握國家發展的新常態和新趨勢,提高與時代接軌的能力;二是要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認識到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做改革的助力者,而不是掉隊者;三是要以積極正面樂觀的狀態對待每一個機遇和迎接每一項挑戰,做一個人格完整的人。
俗話說“有為才有位”,如何得到“位”,關鍵看怎么“為”。上述八個方面的能力,其實都是在告訴中層干部該如何“為”。事實上,古人講“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在告訴我們,除了“為”還要在“不為”上下功夫。
另外,關于“位”,要避免三個問題:
一是要“不缺位”(本職范圍內的事情沒做好);
二是要“不錯位”(做了本職范圍以外的事情);
三是要避免“不越位”(做了別人職權范圍以內的事情)。
在此基礎上,作為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機關中層干部,還需要給自己打“三股氣”(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精氣、說話辦事要接地氣、接人待物有人氣),著力提升“四項水平”(政策理論水平、依法行政的水平、信息化應用的水平、綜合研判的水平),努力培養“五種能力”(提筆能寫、張口能說、遇事能辦、能進能退、上下左右能協調的能力),才能夠當一名優秀的“兵頭將尾”。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商局石景山分局黨組書記、局長)